我們每年度對外募集愛滋社群加入愛滋故事書寫及訪談工作,並透過培訓課程提供作者「愛滋感染者權益、生命書寫、訪談與撰稿技巧」課程,養成成為作者與志工的基本能力。
感染誌定期會議以每月舉辦2次為基準,分別為「訪談製作會議」及「生命故事分享會議」,透過會議邀請作者分享採訪企劃、生命故事、討論愛滋相關議題,並安排內容製作工作。
愛滋故事與訪談報導的發行,為定期的故事分享與訪談製作會議的工作成果。我們提供多元的愛滋內容,使讀者能更貼近愛滋感染者的生活,並透過深度的報導與評論內容,拉近愛滋人權議題與群眾的距離。
愛滋故事媒體平台HIVStoryMEDIA,是感染誌從2016年成立以來的工作,對愛滋社群進行招募及培訓,邀請願意一同書寫的夥伴加入作者與志工行列。並透過定期會議的舉辦,進行採訪及內容製作討論、生命故事分享、愛滋議題探討及工作心得回饋等。
我們期待能使愛滋社群在書寫及訪談時,更深入的思考愛滋與自身的關係,並重新梳整出愛滋對自身的意義,使參與工作的愛滋社群夥伴有機會在工作中翻轉愛滋的議題,以減少內在污名對愛滋社群夥伴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我們透過內容發行,持續提供臺灣社會更深入了解愛滋人權的窗口,使社會看見真實與愛滋病毒共存的生存困境,讓同理能有機會透過閱讀故事產生。
2024年度我們在內容製作工作進行調整,增加了更多深度訪談與報導的內容。提供讀者更有脈絡的愛滋討論,並配合臺灣愛滋40週年,開啟了「回頭看愛滋」系列專題,回顧臺灣愛滋人權議題歷史。並因應愛滋長效型針劑納入健保給付,邀請醫師、個案管理師透過文章進行分享,提供重要的治療新訊。
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們收到了許多來自讀者的回饋,愛滋故事書寫及訪談工作,帶給了愛滋社群的讀者陪伴與力量,去面對生活中可能的困境。並讓更多的民眾,透過故事了解U=U及愛滋感染者權益。2025年度感染誌與夥伴們將持續書寫,讓更多更重要的故事與聲音,能持續陪伴社群,翻轉愛滋污名並消弭歧視。
文|陳威圻(臺灣感染誌協會 秘書長)
2024年我們開設了「編織、肢體演繹、雕塑」團體課程,邀請專業藝術工作者哈拿.葛琉、梅康米、曾智偉擔任課程講師,帶領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夥伴進行創作,在作品中抒發自我,並透過創作聚會傳遞支持。
去年度我們與UCLA藝術與全球健康中心及VISUAL AIDS合作,在世界愛滋日進行北中南三場的《凝視烏克蘭》、《紅色提醒我》的放映座談活動。並與lululemon及老大一同舉辦「活靈活現工作坊」邀請社群夥伴透過Runway,進行基礎身體覺察、肢體運用等內容教授。
我們將臺灣愛滋社群夥伴參與團體創作之作品,帶往AIDS2024世界愛滋大會Global Village現場進行策展,透過臺灣社群的繪畫、編織、錄像與表演藝術作品,促進國際社會關注臺灣愛滋人權情況。
從2019年感染誌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共同舉辦「瘟疫的慢性處方Interminable Prescriptions for the Plague」展覽,我們開啟了愛滋藝術倡議的行動。透過不同類型的藝術倡議計畫,提供社會大眾不同於以往認識愛滋的方式。後續我們開啟藝術賦權團體,並視作感染誌的例行工作,邀請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透過課程一同進行創作,透過藝術述說社群夥伴的愛滋心聲。
2024年度的藝術賦權團體工作,我們延續上一年度由藝術家哈拿.葛琉所帶領的女性編織團體,開放給不同性別的夥伴加入創作,鼓勵夥伴將自身物品與感受織入創作中,並將最終作品組合成臺灣的形狀,將其帶往AIDS2024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愛滋社群的樣貌。同時與插畫家梅康米合作,開設泡棉雕塑課程,透過雕塑製作出自己內在樣貌。「故事重述演繹課」則由表演藝術家曾智偉帶領,為HIV陽性社群設計四階段表演藝術練習「覺察、想像、書寫、演繹」,在課程最終的內部成果發表上,參與學員將自身與愛滋的故事,透過表演進行詮釋,在歡笑與淚水中結束課程。
除了對社群內部的賦權課程外,我們也舉辦面向大眾的藝術倡議活動,我們與UCLA藝術與全球健康中心及VISUAL AIDS合作,於世界愛滋日當月開啟北中南三場次的《注視烏克蘭/紅色提醒我……》放映座談活動,透過愛滋錄像作品,帶領參與群眾走入各國的愛滋議題。《注視烏克蘭》作品與座談更深入的討論戰爭、疾病與愛滋人權運動的關聯性,並邀請群眾持續關注烏克蘭的愛滋人權議題。
過去的一年裡我們透過藝術進行社群賦權,使愛滋社群能有更多元的發聲方式,提供夥伴們一個定期維繫支持的創作環境。也將臺灣社群創作的藝術作品向各國友人進行展出,透過作品使世界看見臺灣愛滋人權的現況。並在臺灣引起更多對愛滋人權的討論與關注。感謝所有支持感染誌的夥伴,與感染誌一起撐起愛滋社群安心創作、勇敢發聲的藝術空間。
文|劉仁凱(臺灣感染誌協會 藝術計畫主任)
感染誌擔任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單位,共同協力策畫「愛滋反歧視花惹『法』?談愛滋日常與困境」針對反歧視法草案舉辦講座活動。並與新滋識、性勞推共同舉辦「性別友善觀光經濟 公共性與性健康的交匯點」,討論公共場域之性以及性別友善觀光經濟,並推廣性健康概念。
2024年本會共參與由政府、民間團體或媒體邀請之會議、採訪、研討會、聯署或發布共同聲明,共44次。我們透過相關活動之參與,持續進行政策建議與監督,並持續向社會倡議愛滋平權之重要性。
由感染誌與愛滋權促會共同於北中南各舉辦一場,邀請社群就愛滋條例第21條現況、修法歷程與草擬版本進行討論。促進愛滋感染者社群對未來愛滋條例第21條可能的修法動向之了解,並提供反饋社群意見之場域。
由感染誌與愛滋權促會、為i篩檢、卡米地共同於北中南各舉辦一場,透過站立式喜劇企劃,接近不同的受眾族群。在每場活動企劃中,皆安排愛滋專家、愛滋倡議者進行訪談,促進參與群眾對愛滋預防、治療與人權的了解。
2024年度愛滋遊行陣線由感染誌、愛滋權促會、台灣露德協會、為i篩檢,共同邀請臺灣愛滋團體所組成。本屆參加團體上升至20間愛滋組織,邀請群眾走出友善愛滋的未來。
2024年感染誌持續參與統籌規劃愛滋遊行陣線,在第二十二屆臺灣同志遊行橙色車隊,與愛滋權促會、台灣露德協會、為i篩檢共同邀請民間愛滋團體組成「愛滋遊行陣線」。本屆愛滋遊行陣線主題為「愛無畏 On My Way」,期待凝聚更多群眾能加入愛滋人權發聲行列,同時深入各類愛滋人權議題進行發聲。同時我們與愛滋權促會、為i篩檢、卡米地共同舉辦了北中南三場的U=U站立式喜劇,以接觸更多讓參與者了解U=U新知,並透過每場的愛滋專家及倡議者訪談,增進參與者對愛滋人權之認識。
感染誌一直期待,愛滋政策與法令的調整應與社群有充分的討論,並納入社群夥伴的聲音及想法。因此針對愛滋條例第21條未來的修法路程,感染誌與愛滋權促會合辦了北中南三場的修法討論會,透過討論會帶領社群夥伴,了解愛滋條例第21條在危險性行為範圍標準修正後的現況、針對草擬版本進行說明,並深入討論修法實務上可能遭逢的困難與應對策略。
在政策監督與倡議參與工作,2024年感染誌共計參與44場政策會議、一般會議、友團活動、媒體採訪等。其中我們針對反歧視法草案、愛滋感染者醫療告知議題、22屆臺灣同志遊行發布發言/聲明稿,並在《憲法訴訟法》修惡及健保總額討論時,參與聯合聲明行動。
未來感染誌將持續地透過多元的活動舉辦,觸及臺灣社會不同的受眾群,持續擴大對愛滋人權的支持。並持續進行社群溝通,增進愛滋社群對自身權益、治療新知的了解與討論,並在各類政策提出社群的觀點與看法,持續反應社群的建議與處境。
文|陳威圻(臺灣感染誌協會 秘書長)
2023年與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共同邀請愛滋權促會、台灣紅絲帶基金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檢視教科書愛滋教育相關內容。發現當前教科書愛滋教育內容,皆未納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公告的U=U實證、PrEP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EP暴露後預防性投藥資訊。我們會在彙整相關建議後,將版本提供給主管機關進行建議及討論。2024年國教院教科書研究中心,邀集本會、愛滋醫療專家及教科書商進行座談討論,分享當前對愛滋教育內容之建議。後續部分版本書商,已針對U=U內容提供補充教材,供教師可於課程中使用。
未來我們將持續檢視教科書內的愛滋教育內容,提出更全面的建議與觀察。並倡議各版本皆應於適合的年齡區段,納入U=U新知與最新的愛滋預防策略,使青少年能擁有最完整的愛滋預防資訊與照護知識,以減少因恐懼而導致的愛滋歧視與污名問題。
文|陳威圻(臺灣感染誌協會 秘書長)
懇請您捐款支持,,感染誌2025年度將持續透過愛滋社群發聲行動,持續累積愛滋平權的能量,並逐步減少愛滋內化污名,讓這些重要的故事能成為「不被消失的聲音」,開始影響臺灣邁向友善平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