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臺灣感染誌協會勸募預算分布
衛部救字第1141360255號
● 社會大眾:透過網路數位平台向社會大眾提供愛滋生命故事及報導內容,並舉辦愛滋衛教與人權推廣活動,減低社會大眾對愛滋的歧視與污名,促進社會健康意識。
● 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愛滋感染者、愛滋感染者親友、高風險族群):針對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開設故事及藝術培力團體,增進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社會參與。同時透過生命故事書寫及藝術創作,逐步引導長期受污名族群探索自身認同,減少內化污名對受愛滋病毒影響族群之負面效應。並舉辦相應的衛教活動,促進愛滋感染者社群對於自身治療的了解及認識。
● 愛滋藝術工作者:舉行年度策展,使台灣愛滋藝術創作常態化,增進愛滋藝數創作的量能。同時透過藝術展覽,向大眾推廣愛滋藝術內容。
一、愛滋故事書寫及調查訪談
(一)作者招募及培訓:我們將於每年度進行文字作者招募,並安排相關培訓課程,培訓將以線上與線下融合模式進行,於結訓後邀請培訓夥伴加入定期會議,並分小組交予編輯帶領寫作及維繫會議參與動能。
(二)定期故事書寫團體: 透過定期故事書寫團體,團體帶領者將安排作者進行生命故事分享,透過生命故事分享及團體討論過程,引導參與者討論共通的愛滋生命經驗,並相互討論寫作方向,與社會溝通心得等。
(三)愛滋故事撰寫及編輯:於每次定期團體生命故事分享後,由編輯與作者討論書寫內容方向及進度,並由作者於數位平台進行書寫,完成後進行由編輯進行文字編修。
(四)內容推廣與發行:由編輯完成文字編修確認後,將由平面設計師設計故事封面照片,並由編輯將文章頁面內容調整至瀏覽者狀態後進行發布。同時於社群媒體、Google News串流等平台進行推廣發布。
(五)發行文本梳理及平台維護:定期故事書寫團體中,我們亦會安排由作者進行以發行文本梳整,並將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撰寫綜合報告,重新按議題內容進行貼標。與配合資訊廠商進行平台升級,增強平台協作功能,將愛滋文本蒐集工作進一步完成數位化工作。
(六)調查訪談進行(彩虹基金):我們將以訪談形式進行愛滋感染者生活調查,以此逐步了解在愛滋感染者如何看待當前治療與自身之關係,與發現仍存在臺灣社會當中的愛滋生活困境。我們將邀請本會作者團隊及對外徵人進行調查訪談專題提案,並透過調查訪談會議進行主題取向評選,同時進行進度更新與掌握調查訪談進度。我們擬於本計畫期間產出5主題調查訪談內容,並將調查訪談內容發布於HIVStoryMEDIA網站中,促進臺灣社會對愛滋治療與感染者生活現況的了解。
二、愛滋平權倡議
(一)愛滋人權座談活動:本會預計將不定期舉辦愛滋人權座談活動,透過與不同合作單位之串聯,邀請各類議題專家與受訪者擔任與談人,增進社會大眾各類愛滋子議題之了解,並於座談會後釋出現場文字側記。初步議題方向:全球愛滋除罪現況、不同性別與HIV共存的樣貌、性工作與愛滋、愛滋社群抱怨會、感染者的家庭議題、愛滋感染者的生養與死亡、維持好身材及容貌焦慮調適議題、愛滋議題如何感染我、準備照顧未來的自己,給愛滋社群的理財課
● 工作內容:講師邀請與聯繫、講座內容討論與訪綱撰寫、現場座談主持、活動宣傳與素材製作、安排志工撰寫側記撰寫
(二)U=U感染者現身平面攝影訪問:本計畫預計透過網路表單及邀請等方式進行被拍攝者徵集,與平面攝影師「Alejandro Wang photography 山大王攝影」進行合作進行平面攝影拍攝,並於拍攝期間對受訪者訪問,邀請受訪者談論「與愛滋病毒共存的故事」及「U=U帶來的改變」。透過平面影像與訪問內容的釋出,增進社會對愛滋感染者生活的了解,同時增進受眾了解U=U新知,與U=U狀態對愛滋社群所代表之意義。
● 工作內容:受訪者徵集、拍攝訪問計畫擬定與執行、後製及編輯作業、社群媒體宣傳及串聯傳散
三、藝術培力與發聲
(一)藝術培力課程:2025年感染誌將持續於身體、視覺藝術主題出發,邀請臺灣本土專業藝術家擔任培力業師。開設為感染者專設之賦權培力工作營課程,藉由藝術媒體的開放與圓融,使本國社群足以在沈浸於課程中的創意/發聲潛能開發,以促進更多符合當代愛滋病毒感染者的運動形式,擴充更多樂意認識LGBTQI+及HIV+社群的閱聽受眾。此部分類型專案共計辦理全年度共48堂之藝術培力賦權課程。
(二)世界愛滋日放映與聚談:Day Without Art藝術電影放映會,感染誌每年與紐約藝術機構Visual AIDS合作辦理世界愛滋日藝術電影放映會,DayWithout Art為紐約Visual AIDS至1989年始推行之藝術倡議計畫,鼓勵世界各地之藝術一線機構、場館於世界愛滋日(12月1日)當日暫停原訂展演,以錄像作品投影、論壇開設等形式提升愛滋議題受眾,以提醒各國社群愛滋病毒的侵略仍未停止,解藥仍在路上,愛滋倡議之路仍在發生。放映6件在自世界各國的HIV+藝術家錄像作品,映後辦理雙語國際論壇,以藝術、專家敘事展現當代病毒與人文議題。
(三)亞太愛滋感染者藝術展覽:有別於西方國家自1980年起建立的豐碩HIV藝術檔案、市場與社會運動文化,亞洲太平洋地區儘管已逐漸形塑出屬於自身的發聲方式,無論是普羅大眾或感染者本身,皆比過往更有意願地接觸或接受愛滋社群及自己的身份,卻仍礙於此地域的整體國情氛圍、發展中的人權意識乃至法律刑罰(如本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之第21條例》)而使許多感染者無法於自己生長的土地暢所欲言、面對自我。
本計畫企圖為亞太地區社群開啟號召的第一槍,以展覽現場作為基實驗地廣邀仍在「櫃中」尋找同儕的陽性創作者,藉此展覽開啟專屬亞太地區的陽性論述。並使臺灣觀展者能透過藝術作品,看見並了解各國愛滋感染者之社會處境與面臨的困境,以減少汙名與歧視問題,讓臺灣能持續建構愛滋友善環境。
本案於2025年4月至6月期間辦理為期至少30日亞太愛滋感染者藝術展演,展覽內容與系列活動規劃部分,本展除靜態展品外亦將以表演、座談、國際論壇(於展覽閉幕,世界愛滋日當日辦理)、放映、podcast 廣播等形式呈現包含在展覽主題下的多角子題。座談及論壇部分由本案協同策展人黃柏堯博士聯合臺大公衛、國科會(TBC)等學術資源規劃,以開啟「藝術 x 人權 x 科學」跨域對話,除邀請長年耕耘本國愛滋社群研究的數名科學工作者與本展參展藝術家於美術館現場、網路 podcast 對談外,亦將邀請紐約 Visual AIDS president Marguerite Van Cook、澳洲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性別與文化研究權威 Kane Race 博士分別於展覽開幕/閉致詞暨幕與談(兩位皆已答覆參與),以專家角度解析族群語彙並藉西方社群過往經驗為此初生於亞太地區的藝術聯盟賦予支持,彰顯此在地社群操作藝術倡議活動的嚴謹與需求。
募得款項提供本會「平權倡議」、「藝術培力」、「愛滋故事書寫及調查訪談」等工作計畫預算使用。
一、愛滋故事書寫及調查訪談
●故事書寫愛滋社群作者培訓招募與進修課程預估總節數:12節。
●故事書寫發行預估總篇數:25篇。
●編輯會議預估召開次數:12場;每月1場。
●愛滋故事書寫培力團體預估總場次:24場次;每月2場。
●調查訪談招募說明會:1場
●調查訪談進度會議:14場
●調查訪談主題數量:5主題
●預定訪談受訪者:25至30位
●發行調查訪談數量:5篇。
●預估總瀏覽人:30,000人次
二、愛滋平權倡議
--【愛滋人權座談活動】
●活動場次:6場
●預估實體活動參與人次:240人次
●線上側記產生:6篇
●預估線上側記瀏覽人次:6,000人次
--【U=U感染者現身平面攝影訪問】
●產出內容數量:6則
●訪談及攝影執行次數:12次
●預估線上側記瀏覽人次:36,000人次
●預估露出平台數:4平台(感染誌HIVStory:Facebook、Instagram、threads、官網)
▇ 藝術培力與發聲
--【藝術培力課程】
●課程主題:4主題
●課程總節數:48堂(每堂1小時)
●預估課程總參與人次:576人次
--【世界愛滋日放映與聚談】
●放映影片件數:6件
●映後座談場次:2場
●預估總參與人次:200人次
--【亞太愛滋感染者藝術展覽】
●策展場次:1場
●參與人次:6,000人次。
●論壇、座談活動 參與人次:180人次
●開幕參與人次:200人次以上
●閉幕特別活動 200人次以上
●線上宣傳與數位續展:250,0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