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ACTION

愛滋行動

行動列表

2025年|愛滋遊行陣線|愛滋要平權 友善超連結

活動時間:2023年10月25日 第23屆 臺灣同志遊行

臺灣感染誌協會與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擔任第二十三屆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團體,邀請20間愛滋民團一同在橙色社運頭車組成愛滋遊行陣線。

本年度倡議主軸:

跨越愛滋污名標籤,以溝通開啟友善超連結
今年的臺灣同志遊行以「超・連結——跨越標籤,理解差異」為主題,讓我們直視愛滋倡議最核心的精神— 看見愛滋感染者是與你我相同,以血肉組成的「人」。
愛滋在台灣已40年,因不被了解而長期被恐懼包圍,感染者背負各種污名,被視為「危險」、「放縱」、「他者」,忽略其「生而為人」的本質。這些標籤在醫療、職場、親密關係中層層交疊,使感染者面臨懷疑、拒診、被質疑等處境,進一步切斷他們與社會的連結。
唯有社會願意撕下污名標籤,看見真實的人,才能理解感染者與一般人一樣,有家庭、工作、夢想與愛。愛滋從來不是個人過錯或群體原罪,而是關於身體、醫療、社會理解與人權平等的共同課題。恐懼、隔離與標籤從來無法防堵愛滋,唯有理解與陪伴,才是友善連結的起點。
擺脫二元分類,看見感染者的多元獨特性
科學已證實,愛滋感染者透過藥物治療可將病毒量壓至測不到,達到 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就是傳不出去」)。這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突破,也是打破恐懼與污名的關鍵科學證據。
自2018年起,臺灣社群推動 U=U 倡議,帶動政策與社會環境的改變。U=U 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扭轉歧視的希望,使伴侶、親友、同事與同學能減輕焦慮,提升關係的友善程度,讓感染者能以尊嚴生活。
然而,根據2024年《雙世代性健康認知調查》,仍有七成雙世代民眾不了解 U=U,顯示推廣任務仍艱鉅。需要持續創造對話空間,讓更多人理解「傳不了的愛滋無須畏懼」。同時也必須避免將 U=U 變成新的標籤,壓縮尚未達成 U=U 感染者的生存空間。
感染者群體是多元的,不再等同於「男同志」。其中包括面臨衰老與孤獨、卻無長照制度支持的銀髮族;在家庭、職場、醫療中更需支持的女性;以及背負多重污名與藥癮處境的朋友。「超・連結」應是一種實踐:超越二元分類,以理解看見每位感染者的獨特性。
拓展友善醫療、長照資源超連結
隨著愛滋治療藥物進展,感染者生活品質已明顯提升,但與愛滋共存的日子,並非只有「服藥、就醫、治療」而已。社會上的偏見,卻常讓人比疾病本身更痛苦。在臺灣,愛滋感染者的醫療權益與照護現場長期受到忽視與限制。臺灣感染者的醫療權益長期受到限制,牙科就醫更是困境。2020年雙北友善牙科調查發現,在2445間診所中,僅320間願意在感染者揭露身分後看診,顯示歧視仍根深蒂固。醫師誤以為需特殊清消或專屬診間的迷思,加深了差別待遇,侵犯基本人權。
面對感染者身處的醫療困境,近年來政府部門與臺灣愛滋團體正努力改善,為感染者創造一個平等友善的醫療環境。政府部門逐步從各愛滋指定醫事機構中展開「愛滋友善醫療」推廣計畫。2025年愛滋權促會擴大牙醫調查至台南、高雄,訪查共1,375間牙科診所,希望能讓南部逾9,000位感染者朋友,找到安心就醫的可能;中部也展開牙科與安就養機構調查,希望深入在地社群、連結合作資源,為感染者搭起一座座理解的橋樑,跨越社會標籤。透過感染者回饋、醫療院所與政府溝通,才能形成真正友善的對話,消弭誤解與恐懼。
邁向感染者「活好」平權路
隨著醫療進步,感染者能健康長壽,然而「活好」的平權之路仍困難。感染者雖能達到 U=U 狀態,卻因保險制度排除而無法為醫療與長照需求做準備。《保險法》公平原則(第54-1條)與「危險選擇」原則,將感染者視為高風險族群而拒絕承保,但醫療時代已改變,感染者期待保險公司重新精算,將其納入保障。
此外,當感染者邁入中高齡,卻因法規限制與社會偏見被排除在長照體系之外,面臨到部分機構拒收、政策規範不明確的困境。這不僅忽視個人需求,更是對基本人權的嚴重侵害,使中高齡感染者在最脆弱之際,承受「無處安身」的痛苦。愛滋團體在過去的經驗中清楚看見:當社會理解與接納增加,歧視就會減少;但制度若缺席,再多努力也會被侷限。過去對年長感染者的污名歧視,構成結構性不正義,亦已被證實會提高失能風險並提前功能退化,擴大照顧負擔與資源落差。
因此,政府需修正長照相關法規,建立「愛滋友善長照個管與一站式窗口」,並導入跨領域會議與「無錯門」¹(No Wrong Door)服務模式。照顧與教育也需並行,減少長照現場的恐懼與污名,延緩退化,關注心理健康,讓中高齡感染者的「活好」平權路上更加順遂。
結語
愛滋遊行陣線從2019年起與社群夥伴集結同行,在每年陣線的隊伍中,我們持續倡議愛滋人權與防治,喚醒社會對具有愛滋身分或承受污名夥伴們的理解。對於陣線而言,同志遊行並非嘉年華,或是單一議題的展現,而是讓各種聲音能被聽見,一個開啟與社會對話的機會,匯聚友善與相互支持力量的場域,每個人在遊行現場都能自在地發聲。
我們理解,近期的爭議讓許多人感到受傷與失落。若你仍期待讓遊行現場,成為能被理解、能成為多元對話的場域,並一同為了「愛滋感染者、跨性別、同志家庭、物質使用者、性工作者…等」權益大聲倡議,我們誠摯地邀請你,加入橙色大隊車「愛滋遊行陣線」。陣線始終歡迎你,高舉屬於你自己的標語、大聲說出你自己的想法,讓真正的連結能產生,不再基於標籤分類彼此,而是用理解相互擁抱並一同前行。

愛滋遊行陣線2025參與團體
愛滋權促會、感染誌 HIVStory、 為i篩檢|讓i發聲、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愛滋小組 、 新滋識 HEArT – 船醫的小房間 、 台灣露德協會丨愛滋暨藥癮社區照顧、 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 、 帕斯堤聯盟 、 帕三小事務所、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 台灣基地協會 、 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 HÉROS 未來空間 、南方彩虹街6號 、 陽光酷兒中心 、台北同心扶輪社

2024年|愛滋遊行陣線|愛無畏On My Way

活動時間:2023年10月26日 第22屆 臺灣同志遊行

臺灣感染誌協會、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與台灣露德協會擔任第二十二屆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團體,邀請20間愛滋民團一同在橙色社運頭車組成愛滋遊行陣線。

本年度倡議主軸:

在愛滋治療進步的現在,感染者在生活中仍面臨諸多困難,沉重的社會污名,使得愛滋感染者的現身仍困難重重,無論是對伴侶、親友,還是醫療與長照體系,都仍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感染者在告訴家人感染身分後,就被家人逐出門外或失去居所。而愛滋感染者在醫療現場的出櫃,更有可能導致感染者無法獲得應有的照護。
 
▉ 愛滋友善醫療、長照,邁向平權 On This Way!
 
隨著愛滋感染者穩定服藥控制,平均壽命已與非感染者無異,使感染者的就醫需求更加多元,除了感染科以外,也同時有牙科、皮膚科、泌尿科、長照等需求。根據愛滋權促會《2020年受侵權現況調查》指出,64.6%曾因感染者身分受到權益侵害,25.8%曾因愛滋身分被明確拒診。在露德協會《2023愛滋感染者生活品質調查》中也顯示,三個感染者裡面就有一個有曾經被拒診的經驗。在愛滋權促會與熱線的《雙北友善牙醫調查》中也顯示,雙北市願意為感染者提供牙科治療的醫師不到三成。除了這些數據以外,感染者在醫療現場遭受拒絕與侵權的經驗,除了最常見的「本院設備不足,請前往其他醫院看診」,亦有醫師將感染者的健保卡丟到地上,或將感染者安排到最後一個看診的情形。
 
疾管署曾預估2036年約有52%愛滋感染者邁入50歲以上,隨著邁入熟齡,感染者開始出現長照需求,然而感染者對自己的晚年規劃,因無法納保而缺少實質保障。當開始出現照護需求時,並非所有照顧機構都十分友善,常因感染者身分而遭機構拒收或難以媒合資源。
 
我們相信,透過教育訓練與溝通,能有效提升醫護專業人員、長照工作者對愛滋的正確認知與同理心,讓第一線人員了解透過標準防護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傳染性疾病,不須過度防護。並在各階層照護服務機構推廣正確愛滋知識,減少誤解與擔憂,建立互信的醫病及照護關係,讓感染者敢篩檢、敢就醫,使病情不再延誤,確保感染者在不同階段能獲得充分的醫療與照護資源。
 
目前的愛滋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台灣今年4月也將長效針劑納入健保,然而醫療現場施打時常受限於環境限制而調整施打部位,我們擔心調整部位將影響藥效,期待有更好的治療指引,也呼籲醫療單位尊重目前的規範。
 
▉ U=U讓「愛」無畏,友善生活共融向前
 
愛滋早已不是絕症,透過藥物治療可有效抑制病毒量至檢測不到,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將病毒傳染給他人,這就是U=U(測不到就是傳不出去),但仍有許多人尚未聽過U=U概念,在愛滋權促會《2024年雙世代性健康觀念調查報告》中指出,有高達7成的Y、Z雙世代民眾,沒有聽過U=U,顯見對社會大眾推廣U=U,仍然是愛滋人權倡議的一大重點。
 
U=U的出現,對感染者的親密關係也有著正面的影響,2021年衛生福利部修正《危險性行為範圍之標準》,正式將U=U納入危險性行為標準中,認定達到U=U的感染者不再具傳染愛滋的風險,使愛滋除罪化向前邁進一步。但危險性行為範圍標準的修正,並未完全解套感染者在親密關係中的法律風險,當前感染者仍有可能因愛滋身分遭受愛滋條例第21條的威脅,被迫進入訴訟程序,而浪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對於尚未達到U=U的感染者,我們應認真聆聽每個人的生命歷程,更要謹記病毒量並非區分你我好壞價值的標準,我們要一起告別歧視與污名造成的晦暗,努力讓光照進每個生命,與社群一起邁向更好的生活。
 
我們認為U=U應被推廣到社會中每個角落,讓感染者不再因社會中的愛滋汙名、歧視而失去與社會的連結。愛滋平權無法僅靠愛滋社群的努力就能達成,而是需要每個人持續地、有信心地不斷溝通,共同瓦解社會對愛滋的汙名。
 
▉ 加入愛滋遊行陣線,我們一起 #StandForHIV
 
愛無畏 On My Way 是2024年臺灣同志遊行橙色大隊「愛滋遊行陣線」的主題。愛滋從來不只有篩檢、治療與預防議題,我們更應該關注愛滋感染者在生活中遭遇到的困境,還給「我們」身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與權利,讓你我一起告別想到愛滋,只看見病毒與恐懼的污名敘事。
我們期盼在未來的每一天,社會能更理解HIV,不再恐懼愛滋,讓感染者不再因愛滋身分而被社會排除,讓臺灣在愛無畏的平權路上繼續邁進。邀請大家在橙色大隊 #愛滋遊行陣線 的隊伍中,喊出「愛無畏 On My Way!」, 一起走向一個共生、共好的多元臺灣。

愛滋遊行陣線2024參與團體
愛滋權促會、感染誌 HIVStory、 為i篩檢|讓i發聲、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愛滋小組 、 新滋識 HEArT – 船醫的小房間 、 台灣露德協會丨愛滋暨藥癮社區照顧、 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 、 帕斯堤聯盟 、 帕三小事務所、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 台灣基地協會 、 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 HÉROS 未來空間 、南方彩虹街6號 、 陽光酷兒中心 、台北同心扶輪社

2023年|愛滋遊行陣線|與U=U同行

活動時間:2023年10月29日 第21屆 臺灣同志遊行

臺灣感染誌協會與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擔任第二十一屆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團體,邀請十六間愛滋民團一同在橙色社運頭車組成愛滋遊行陣線。

本年度倡議主軸:

▊U=U 就是傳不出去

「有愛滋的人是怎麼樣的?他們都很瘦嗎?體力不好?心理壓力都很大吧?是不是會想害別人?我討厭被問這一類的問題,因為這樣問的人,如果不是知識不正確,就是帶著對愛滋的集體刻板印象。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長經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哪有什麼『都』?」

「U=U 就是傳不出去(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翻作中文為「測不到=傳不了」指的是愛滋感染者接受穩定治療,讓體內病毒量至少連續六個月都測不到(200copies/mL以下),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HIV給其他人。今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也發布最新指引,確定達到 U=U 的愛滋感染者,透過性行為傳染的風險為「零」。

「愛滋無法傳染」是減少社會對疾病恐懼的重要里程碑,與愛滋共存的人形形色色,惟有一個「都」字說出來不會錯,就是「U=U 的人,HIV 都不會從他們身上被傳出去」。

▊讓 U=U 照亮更多 HIV+ 生活的所在

U=U 雖然能為社會大眾提供正確醫學知識,但仍有約4.5成國人不了解 U=U 是什麼。U=U 應被推廣到臺灣社會的各個角落,照亮愛滋感染者生命中,因汙名、恐懼與歧視而造成的晦暗,更全面的在愛滋感染者日常生活啟動平權的開關。

近年開始有許多牙醫師、口腔照護工作者在進修課程中學習到 U=U,願意提供愛滋感染者服務,若能持續讓更多專業工作人員正確認識愛滋,雙方都能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中提供與接受服務。

隨著愛滋治療進步,愛滋感染者逐漸面臨老化,調查顯示75%的感染者擔心會被照顧機構拒絕。在愛滋實務工作與感染者經驗中也看見,並非所有醫療體系、長照資源都十分友善,媒合資源仍時常碰壁,即使疾管署整理願意收置愛滋感染者的合作名單,但床位不足問題持續存在,加上機構內部溝通可能並不順暢,仍有愛滋感染者無法使用服務。

U=U 也象徵著「治療即預防」,篩檢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有透過愛滋篩檢,才能確定自己是否感染,並開始適當治療。篩檢不僅能使感染者早日了解自身狀態,也對公共衛生帶來正面幫助。

2021衛生福利部修正《危險性行為之標準範圍》,正式將 U=U 概念納入危險性行為標準之中,公開認定 U=U 狀態感染者不具傳染愛滋風險,是愛滋除罪化的一小步。但愛滋感染者的性權,仍有許多空間能持續進步。

▊一起上街「與U=U同行」!

「與 U=U 同行」是第21屆同志遊行橙色大隊「愛滋遊行陣線」的主題,我們期盼所有人一起走上街頭的這天,社會可以不害怕談論愛滋,社會能願意理解愛滋,愛滋感染者不因愛滋身份而受到限制,這些都可以從認識 U=U 開始。

最後我們仍要認真地向愛滋社群夥伴及社會大眾說明,病毒量是關鍵,但不應成為判斷好壞價值的標準,愛滋感染者的病毒量是否能被檢測,可能有許多醫學及社會條件上的差異,我們都應獲得相同的尊重與權利。走進愛滋遊行陣線的隊伍中,我們期待大家一起吶喊「U=U YES!OK!」讓更多人能擁有自由平等的生活。

2023年10月28日(六)臺灣同志遊行,一起加入橙色大隊頭車 #愛滋遊行陣線 ,跟著我們一起「與 U=U 同行」持續讓「測不到就是傳不出去」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走出愛滋平權的將來。

愛滋遊行陣線2023參與團體
愛滋權促會、感染誌 HIVStory、 為i篩檢|讓i發聲、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愛滋小組 、 新滋識 HEArT – 船醫的小房間 、 台灣露德協會丨愛滋暨藥癮社區照顧、 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 、 帕斯堤聯盟 、 帕三小事務所、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中華民國台灣懷愛協會、 台灣基地協會 、 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 HÉROS 未來空間 、南方彩虹街6號 、 陽光酷兒中心

請在這裡輸入標題

2022年|愛滋遊行陣線|張開口 愛無限

活動時間:2020年10月29日 第20屆 臺灣同志遊行

臺灣感染誌協會與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擔任第二十屆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團體,邀請十三間愛滋民團一同在橙色社運頭車組成愛滋遊行陣線。

本年度倡議主軸:

你最近一次談到愛滋,是什麼時候?「張開口 愛無限」是第20屆同志遊行橙色大隊「愛滋遊行陣線」的主題,我們期盼所有人一起走上街頭的這天,社會可以不害怕談論愛滋,社會能願意理解愛滋,愛滋感染者不因愛滋身份而受到限制。
 
愛滋遊行陣線由全台13間愛滋民間團體組成,各團體在「友善醫療」、「愛滋長照」、「心理健康與支持系統」、「藥癮減害」與「U=U」深耕倡議,我們希望帶你看見屬於臺灣的愛滋運動,邀請你當天和我們一起張開最多元的口,讓愛無限延展。
 
【愛滋友善醫療 醫護、你我都是盟友】
愛滋透過一天一顆藥物可以穩定治療。在臺灣,愛滋治療的醫學知識在感染科外,逐漸有許多牙醫師、口腔照護工作者更深入理解,願意提供愛滋感染者服務。2021年出版的《HIV 感染者的口腔照護指南》,由實際為愛滋感染者看診的牙醫師與愛滋社群共同編撰,使更多專業工作人員認識愛滋後,雙方都能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中提供與接受服務。
即使你我可能不是專業醫療人員,但我們依然都和愛滋息息相關。除了耳熟能詳的保險套,越來越多人熟悉「U=U愛滋病毒量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PrEP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在逐漸對愛滋議題開放的社會氛圍下,無論是愛滋治療的提升,或PrEP的推廣,都使得近年新感染者人數持續減低。我們明白,當關心愛滋不再只是「他們」的事,而能成為你我「自己」的事,才有機會讓更多人提早受到照顧,使社會與愛滋和平共存。
 
【愛滋樂齡照護 「熟」得健康、老有所依】
愛滋感染者透過藥穩定治療,平均餘命和非感染者相差無幾,感染者和你我一樣會老,需要老年與長照服務。但,現在仍有失能愛滋感染者被長照機構拒絕、精障愛滋感染者申請康復之家困難等狀況陸續發生。因為愛滋身份造成的不平等待遇,需要政府、服務單位及民間組織共同協力,讓愛滋長照不遺漏,接住每一個需求。
 
【活得好 從「心」開始】
在與愛滋共存的生命裡,我們關注愛滋感染者的生活品質,其中「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愛滋社群曾喊出「HIV+OK」口號,提醒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感染者的伴侶、親友、師生、職場夥伴,那些相處的點滴,許多時候正是感染者最大的支持,翻轉社會看待愛滋的負面印象。2022年即將出版的《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紀錄16篇愛滋感染者與愛人們的故事,帶你深入愛滋感染者生活的肌理,認識牽動感染者生命的大小事。
雖然我們在持續邁向愛滋友善社會的路途中,逐漸看見平等微亮的火光,但還有許多面對不同議題的愛滋感染者身處暗處,仍在經歷更深的污名與歧視。
 
【正視藥癮愛滋感染者困境 務實減害邁向復原】
2004年臺灣藥癮愛滋疫情嚴峻,從替代療法、乾淨針具等策略,我們看見減少傷害能有效改善用藥造成的疾病傳播,而減害工作也提醒我們,需根據個人生命議題,制定務實且漸進式的用藥改變計畫。此外,我們必須正視當前社會制度,部分規定不但無助於藥癮者歸復社會,讓藥癮者不斷陷入持有、施用、販賣的輪迴之中,更讓弱勢處境的成癮者,陷於更高風險的困難處境。
 
【污名與政策 感染者的不可承受之重】
U=U 愛滋病毒量測不到等於不具傳染力,減輕社會對愛滋的污名,同時也讓愛滋感染者的伴侶關係,看見更多的可能性。在此同時,我們仍應思考病毒量數字,並不等於「好」與「壞」的標準,嘗試理解每個愛滋感染者,在治療與生命中的困境,嘗試同理並給予協助。
生而為人,「性」是每個人都存在的慾望,每個人也都有實踐性的權利,愛滋感染者亦是如此。性實踐和預防性病傳播並不衝突, 現在不僅只有保險套一種的預防方式,而性健康的責任,也不該僅由愛滋感染者負擔,你我可以自己決定。2021年7月2號「危險性行為之範圍標準」修訂,主管機關認同穩定治療愛滋感染者,應免於牢獄之災;但烏雲尚未散去,愛滋感染者仍可能遭興訟威脅,未達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仍有可能成為定罪的目標。
 
張開口,愛才可能無限,或許有時候我們不願開口,是因為愛滋總是太過沉重,倘若談論不再發生,困境就無法被好好解決。期待有日我們能有更舒適的環境,能夠說出「我們」的身分。而聽見「愛滋」的你,也準備好如常的擁抱、親吻與交媾。

2020年|愛滋遊行陣線|成全愛,不成罪

活動時間:2020年10月31日 第18屆 臺灣同志遊行

臺灣感染誌協會擔任第十八屆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團體,邀請十三間愛滋民團一同在紅色社運頭車組成愛滋遊行陣線。

本年度倡議主軸:

在台灣當前的法令,即便U=U不具傳染力的愛滋感染者,仍有可能因過時的法條,而遭受控告甚至入獄服刑。我們期待透過本屆遊行,號召相挺愛滋人權的你,一起用行動表達支持「修正危險性行為範圍定義,讓已達U=U狀態的愛滋感染者,能免於惡意控告的威脅。

「愛滋遊行陣線」由台灣13間愛滋民團共同組成,期待透過走上街頭,讓社會看見與了解愛滋,讓愛滋感染者的生活權益,能夠有更大的進展。今年就加入「愛滋遊行陣線」的隊伍,一起讓社會了解

#UequalsU「U=U,愛滋感染者透過穩定服藥,達測不到病毒量,即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愛滋」,並且進一步推動台灣愛滋相關法令,隨最新醫學實證更新。

2019年|愛滋遊行陣線|知識戰勝恐懼

活動時間:2019年10月26日 第17屆 臺灣同志遊行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會擔任第十七屆臺灣同志遊行協辦團體,邀請十三間愛滋民團一同在紅色社運頭車組成愛滋遊行陣線。

本年度倡議主軸:

2019年10月26日同志大遊行,歡迎著紅衣、撐紅傘,來參加橙色大隊的「愛滋遊行陣線」,用行動表達「知識戰勝恐懼」的訴求!

「有些話就像撐不開的傘,明明想靠近對方卻出現一種阻擋,讓心慌張」—2008.張宇.傘下。

2019年8月30日美國疾病管制署公布的一份文件指出,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投藥、保險套,已經是預防愛滋病毒傳染的三大重要策略註1。新的科學研究證據是,愛滋感染者服藥治療到血液當中測不到病毒,能100%預防性行為感染,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U=U (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註2。這樣的研究結果讓愛滋界的相關工作人員、感染者、感染者家屬振奮不已。我們希望這樣的新知,能夠被更多的台灣民眾知曉,並減低台灣社會對於愛滋的恐懼,與對愛滋感染者的歧視。

「U=U」,讓我們想到「under umbrella」傘下的人。細看張宇的「傘下」歌詞,傘是保護,遮風擋雨,但傘也是阻擋,無法靠近的防衛,終究在傘下看著傘外蔚藍的世界,就像是感染者的心境,說與不說都是兩難。在「U=U」的時代,感染者活在自由無區隔的天空下嗎?你/妳願意和愛滋感染者交朋友或是談感情嗎?

我們在2019.10.01-10.13進行網路調查,了解網友對愛滋研究證據「U=U」的認識程度,以及對感染者的態度,調查期間共113人回覆問卷,結果顯示:

1.聽過U=U 85.8%
2.知道U=U 80.5%
3.對愛滋感染者的態度,變得更支持 68.1%
4.對於同婚運動與愛滋相關的負面訊息,看過或聽過的有95.6%,其中有50%的人會去澄清負面訊息
5.知道U=U的意義後,有26.5%感到比較不恐懼,有4.4%還是會怕感染者

調查結果可見,因為透過網路粉絲專頁轉分享訊息,填答問卷對象可能本身即對於愛滋議題較為關注,不過聽過U=U及知道U=U意涵者也僅佔80%,可見民眾的宣導有極大努力空間。而知道U=U之後有1/4的人比較不恐懼,也表示用「U=U」去除愛滋汙名歧視的重要性。

借用代表關懷愛滋的紅色絲帶意象,以及全球紅傘社會運動。這次的紅傘運動,我們的訴求是:

1. 知識戰勝恐懼,「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的時代,讓我們正視愛滋的新知。
2. 用愛滋潤我們的生命,而不是歧視。
3. 不論感染者是否有正接受愛滋治療,以及治療效果是否達到「測不到病毒量」,都可以和全民一樣自由走在陽光下。
4. 我們認為「醫事人員」,應當正視U=U的醫學實證結果,並推動社會U=U的認識。

在2019年10月26日,請「您」與「我們」一起著紅衣、撐紅傘,加入「橙色大隊」的愛滋遊行陣線的行列。

2019年|愛滋議題肥皂箱

我們在2019年於北台灣展開一系列愛滋議題肥皂箱行動,透過肥皂箱街頭短講,嘗試讓愛滋議題在街頭被開啟討論。議題從愛滋家庭關係、身分認同、醫療權益與愛滋汙名,從不同的面向介入社會。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瘟疫的慢性處方」展覽中,展出「庶民的增高墊」,透過紅色肥皂箱與大聲公製造現場高低差,展示疾病身分與公共衛生間的權力位階逆轉,並展演愛滋議題肥皂箱行動,讓參與者在街頭開始討論愛滋。

Playlist

6 Videos